第二批主题教育以来,兴庆区聚焦社区工作者能力不足问题,不断加强治理能力建设,增强社区服务能力,实施“美好社区优才计划”暨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项目,以提升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质量为抓手,通过搭建平台、丰富资源、因材施教、靶向培训,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履职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
以“建”促能,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以兴庆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兴庆区社会工作指导中心为依托,成立兴庆区首个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挖掘社会工作、社区治理、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等领域人才资源,聘请区内外高校教师、业务部门骨干、社区书记等27名专家为导师,采取“基地”+“工作室+导师+优秀社区工作者”的1+3模式,以参与式社区规划、社群共创赋能、基层民主创新实践为主题成立6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由若干名导师和社区工作者骨干负责,聚焦主题探索创新做法,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炼做法的方式,培育后备人才,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为社区治理创新孵化、社区层面跨界合作、社区治理品牌展示搭建平台。
以“需”促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开展社区工作者轮训,组织社区书记、两委成员培训3期,确保全年每名社区工作者参加培训不少于3天。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社区需求,精准“把脉”,围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社区治理品牌打造、社区慈善基金、网格化管理、民主协商、公益创投项目等内容,精准“配菜”,科学设置课程。采取“引进来”的方式邀请外地专家授课,分享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促使学员由“单一型”向“多能型”转变。
以“带”促学,变“单向输出”为“多元互动”。开展社区工作者骨干赋能培训,通过自荐、单位推荐、评选等方式从1075名社区工作者中选拔出40名优秀社区工作骨干,采取“培训+督导+评估”,通过集中培训、在线交流研讨、社区治理项目设计、行动研究、项目成果展示等流程,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理论和实务技能的社区工作者骨干。为充分调动学员主动性,课程增设导师帮带、互动交流等环节,邀请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以案例分享、故事讲述的形式,传授社区工作经验和方法,通过面对面答疑解惑,多渠道、多方式引导学员真抓实干,提高培训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以“实”促效,变“空中楼阁”为“知行合一”。开展社区治理项目设计实施和案例编撰等实践培训,以项目化操演的形式使社区工作者参与其中。要求每位学员依据所学的治理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微治理项目的申报方向,链接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力量等,进行项目的统筹规划,社会组织全程参与督导和支持。项目结束后召开兴庆区社区治理实践经验总结会,对项目进行交流展示,同时对兴庆区社区治理优秀案例进行分享和表彰,全方位展现兴庆区社区工作者的活力与风采,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