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法治残联建设,进一步提升残疾人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提高残联机关干部职工的法律素养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兴庆区残联2025年度普法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宣传贯彻落实《法治宣传教育法》为契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守正创新、服务群众,以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为核心,以提升残疾人法治素养为目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推动兴庆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二、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突出重点宣传内容
1. 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组织残联工作人员、残疾人工作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普法工作中,引导广大残疾人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2. 宪法及民法典。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残疾人的宪法意识。同时,持续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重点宣传民法典中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条款,如人格权保护、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法律咨询等方式,让民法典走到残疾人身边、走进残疾人心里。
3. 残疾人事业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地方关于残疾人事业的专门法规规章。及时宣传新出台或修订的与残疾人权益保障相关的政策法规,让残疾人及其亲友及时了解自身享有的权利和政策支持 。
(二)丰富普法活动形式
1. 开展网络普法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残联微信工作群及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和效应,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残疾人宣传民法典中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如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提高残疾人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2. 组织“送法上门”活动。残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日常入户、看望、慰问等工作中,把“送法上门”作为固定内容,为残疾人及其亲友普及法律常识,提供法律指引;针对行动不便、出行困难的残疾人,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解答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让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友能运用法律更好地保障自己的生活。
3. 推进集中场所普法。在残疾人比较集中的医疗康复、就业服务、教育培训、法律维权等残疾人服务机构和场所,通过张贴宣传画、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册、设置宣传栏、推广公众号、开展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组织全方位、多角度、常态化的法治宣传活动;在服务机构设立固定的法治宣传角,配备法律书籍、宣传资料和多媒体设备,方便残疾人随时学习法律知识 。
4. 举办一次专业培训。邀请专业律师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利用“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经验交流”的方式重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进行深入解读,全面系统地对无障碍业务知识进行了解,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营造更加美好的无障碍社会生活环境,为有效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落地见效。
三、具体要求
(一)明确工作职责。坚持“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明确各业务部门的普法责任,制定落实2025年度普法任务措施清单,确定普法的主要内容、工作标准、时限要求及考核指标,使普法工作可细化、可量化、可操作,促进服务过程中的普法宣传教育。
(二)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深入开展学法用法和年度法律知识考试,重点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等方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树立文明新风。按照普法责任制要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定期开展与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尊法守法、文明互动,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活环境,确保2025年普法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的实施,我们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努力提升残疾人法治素养和依法维权能力,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
银川市兴庆区残疾人联合会
2025年5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