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工坊 在民族地区编出致富花

          发布日期:2019-01-17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恢复默认

在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的月牙湖乡手工工坊,一块“民生为勤”的门匾就屹立在门头上。而这四个字,也成为了这座移民乡最好的写照。

“麻编也能挣钱!这在以前,我们村民说啥也不信啊,如今靠自己的双手,真的是日子有奔头了!”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的村民朴实地道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017年,银川市美术馆在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开展文化扶贫,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银川市美术馆艺术工作者张璟便决定将非遗手工麻编技艺教授给村民,想法得到了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和银川市美术馆的支持。可没想到这条扶贫路很艰辛,“起初村民不认可、不接受,他们都是要看到真正的效益才去做这件事,因此不但要从头培训技艺,而且还要不断收购。”慢慢地,村民觉得学麻编能通过双手改变生活,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快便掌握麻编基础的编勾技法,编出杯垫、地垫等简易产品,再以计件形式分到报酬,面积越大、图形越复杂的作品“含金量”越高。粗加工的麻编产品在张璟定期收购后,再经过上色、去毛、除味等精细加工,进入销售环节。村民一个月增收少则二三百元,多则八九百元,边培训、边就业的模式让村民们挣了钱,还学了手艺。“学麻编,看电视、扯磨、串门子都能随时带着。东西做好了,到了张老师收货的日子,拿去现场就发钱。”一个带着娃的张姓妇女边说边数着刚领到的500多元,满脸的幸福。

手工是有情感、有温度的,非遗扶贫以其充分依托传统手工艺带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正如张景所说,作为老师要鼓励村民们学技艺,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另一方面从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角度,把最好的技艺传下去,同时找到市场和艺术的最佳契合点。

2018年,兴庆区委统战部(民宗局)为月牙湖乡手工工坊申报1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为手工工坊配备了操作台、展货架、点灯等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环境。值得高兴的是,这些由月牙湖乡当地留守妇女和老人们,用一针一线编织的麻编工艺品,已经走向了全国不少旅游景区,更出现在日本、毛里求斯、俄罗斯等国家举办的手工艺品展览会上。一根根麻绳编织着生活用品和艺术品。有了好手艺的贫困群众,正逐步实现着“守着娃、编着麻、养着家”的美好愿望。